6年不聯繫的前同事帶特產來見我,聊了1小時,網友:聯繫就借錢

6年不聯繫的前同事帶特產來見我,聊了1小時,網友:聯繫就借錢

6年不聯繫的前同事帶特產來見我,聊了1小時,網友:聯繫就借錢
職場上,同事間的關係說近也近,說遠也遠。

近的時候,兩人好的像一個人;遠的時候——尤其是工作變動,離職——兩人連句話也沒有,像是陌生人。

有的同事就是這樣,離職和你幾年沒有聯繫,但有了困難卻會想到你,比如,向你借錢。

在某職場論壇有這樣一篇帖子:6年不聯繫的前同事帶特產來見我,聊了1小時,網友:聯繫就借錢。

是什麼事呢?

原來發帖的這位朋友在六年前曾和一個同事共事了三個月。

後來她離職去了其他城市,這幾年沒怎麼聯繫。

前不久這同事來北京出差,帶了點家裡的特產,來他單位閑聊了一個小時左右。

過了三四天向他借錢,說借一周肯定會還。

這讓他有點猝不及防,雖然他願意相信她說的,是做生意周轉用,可萬一她還不上呢。

畢竟這麼長時間不見了,到底這同事現在是什麼狀況他也不知道。

想了想,拒絕了。

有網友說:

長期不聯繫,一聯繫就借錢的基本不靠譜。

有網友說:

不借是對的。

我有個不怎麼聯繫的同事也是,借給他錢,最後催了好久才還,還說我,「就這點兒錢還一直要」。我辛苦賺得錢,難道不要給你嗎。

有網友說:

理解你,主要冒不起那個險,金額小還好,金額大了如果她還不起,你老婆不得和你吵架?都是事。

還有網友說:

我也給你說個真實的事。

有個見了幾次面的人——根本就不熟悉嘛——有一天突然問我借2萬要去創業。我沒借。第二天,把我拉黑了。

筆者想說:

誰都會有遇到難處的時候,朋友或者同事向你借錢,能幫則幫。

但是,有個前提,你要對這個人了解,對他人品的認可,不然,你借出的錢有可能打了水漂。